認識感覺統合
1、 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能正常地接收到外在環境的感覺刺激輸入,包含:視覺、聽覺、觸覺、本體覺及前庭覺 ... 等,並加以分析、組織及整合這些訊息,進一步對這些刺激做出最適當的反應。
2、 感覺統合障礙:
感覺統合障礙是指大腦於接收感覺刺激與整合的過程發生問題,以至於無法對接收到的刺激做出適應性的反應。而感覺統合障礙又可分為:感覺調節障礙與感覺動作障礙。
3、 各種感覺系統:
3.1.觸覺系統:觸覺是指人體透過皮膚的感覺接收器,解釋觸碰、壓、溫度、痛及震動 ... 等感覺。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遭環境訊息的重要來源,讓我們能主動探索世界與避開危險,而正向的觸覺經驗也與兒童早期親密關係的建立有關。
3.2.本體感覺系統:本體感覺是指人體透過肌肉、關節及骨骼內的接收器解釋來自肌肉、關節及骨骼的刺激,而這些刺激提供肢體相對位置的訊息。本體感覺對於孩童的肢體動作計畫、警醒狀態及情緒穩定等能力有很大的影響。
3.3 前庭感覺系統:前庭感覺是指大腦透過內耳接收器解釋來自頭部動作與身體位置改變的刺激,並提供我們感受來自地心引力的作用。發展良好的前庭感覺可以促進孩童對於空間中的姿勢維持及動作的建立。
3.4 視覺系統:解釋由眼睛傳遞的刺激,包括周邊視覺、視力及對顏色、形狀的覺知,而視知覺是大腦進一步處理來自視覺刺激的過程。視知覺的發展與孩童形塑認知、手眼協調、視動整合能力及職能參與 … 等息息相關。
3.5 聽覺系統:解釋並定位聲音的來源、分辨當下欲專注之聲音及背景聲音。聽覺與孩童的語言發展、溝通能力、注意力及情緒穩定皆有相關。
4、 感覺統合障礙孩童可能有的外在表現:
4.1 不適當的警醒度:如過度興奮、好動、過度恍神及注意力不集中 … 等。
4.2.對特定感覺刺激遲鈍:如撞到流血仍不自覺、無法聞到異常氣味…等。
4.3.對特定感覺刺激過度尋求:如走路時經常東摸西撞、故意摔倒或不聽勸導、不斷開心的轉圈圈 … 等。
4.4 對特定感覺異常敏感或逃避:觸覺上,如無法忍受別人不經意的肢體觸碰、不喜歡玩特定材質的玩具或工具(如:膠水、顏料、泥巴 … 等),甚至逃避洗臉、刷牙及梳頭髮 … 等日常生活活動;聽覺上,如對尖銳或音量較大的聲音感到不適。
4.5 對有高度或不穩定平面特別害怕:如不敢玩盪鞦韆、不敢上下樓梯、不敢走下坡或快速溜滑板 … 等。
4.6. 肌肉張力不佳:姿勢控制不佳,如經常無法在活動時維持穩定的姿勢 … 等。
4.7 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笨拙、經常跌跌撞撞或弄得一團糟 … 等。
4.8 雙側協調不佳:發展雙手雙腳動作困難,如開合跳、跳跳繩,或跑步時會同手同腳 … 等。
4.9 動作計畫不佳:對於執行多步驟或順序性的新動作上出現困難、無法有效做出符合任務需求的技巧、學習新技巧上出現困難,如串串珠、騎三輪車、爬攀爬架 … 等。
4.10 觸辨覺不佳:如手伸進包包內無法從中拿出鉛筆盒、無法拉衣服背後的拉鍊、摸不出特定形狀或材質的物品 … 等。
5、感覺統合對孩童的能力表現與行為影響
(此圖為感覺統合與孩童能力表現之關連圖)
從最基礎的能力,如身體姿勢、平衡與肌肉張力等,到初級能力如身體知覺、雙側協調等;再到進階能力如手眼協調、視知覺,直到最終的孩童外顯表現如注意力持續時間、學業成績表現等,每一階的能力都相互影響。若基礎的能力被建立起來,後續更進階的能力才能完整發展出來。
因此若發現孩童出現如學業成績不理想、專注力差、整體表現起起伏伏不夠穩定時,孩童可能存在感覺統合的問題,因此建議尋求專業治療師的協助,由治療師根據孩童的狀況做最適當的評估,並且給予家長專業的治療介入與居家衛教,促進孩童的職能表現。
6、 感覺活動居家衛教
透過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知道感覺統合障礙可能造成孩童基本的感覺處理問題,甚至影響訊息組織及整合後的高階能力。若是家中有疑似或診斷為感覺統合障礙的孩童,建議盡快尋求醫療協助並接受專業的早期療育。而在家中,家長也可以透過一些有趣的小活動,在與孩童互動、玩耍的同時,提供其各種感官刺激。
1. 觸覺:
A. 觸覺刷:觸覺刷為一種特定的刷子,用於提供皮膚壓力性的觸覺,可降低孩童的觸覺敏感,並促進受觸覺影響之警醒度及情緒調節。觸覺刷的使用範圍為四肢,須避免臉、頸及軀幹;使用時,須順著毛髮的生長方向,以穩定且規律的慢速刷,以涵蓋大面積為目的,避免重複刷到同一個部位;刷的過程中須確保所有的刷毛變彎,以達到重壓覺的刺激。使用後,須擠壓使用部位的關節以給予關節壓縮,一個關節十下。此外,須特別注意觸覺刷避免使用於皮膚受損區域及兩歲以下之孩童。使用觸覺刷時,也須同時觀察孩童是否有情緒或不適的反應。專業的觸覺刷的刷毛長度、硬度及密度皆為特別設計,建議家長在選購時,可與治療師討論並了解觸覺刷正確的使用方式。觸覺刷所提供觸覺刺激之強度,由低至高如:觸覺刷之刷毛密度低至高、觸覺刷之硬度低至高及使用觸覺刷的頻率低至高… 等,一開始建議由低強度開始給予,並透過觀察孩童表現漸進式地提高強度。
(觸覺刷)
B. 觸覺箱:觸覺箱為內含各種材質的物品的箱子,使孩童可將雙手放入箱中探索及感受,用於提供孩童多樣化的觸覺刺激,同時發展觸覺辨認的能力。觸覺箱可在家中自行製作,僅需準備ㄧ個適合孩童雙手於內部操作的大小的箱子,並裝入不同材質的物品,如:豆子、米粒、珠子或布料… 等。家長可與孩童一同探索觸覺箱內的各種材質,也可透過簡易的任務使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如:找到觸覺箱的小物件或於觸覺箱內組裝物品… 等。觸覺箱所提供觸覺刺激之強度,由低至高如:觸覺箱內的物品種類少至多、觸覺箱內各類物品的數量少至多及物品的粗糙程度低至高… 等,一開始建議由低強度開始給予,並透過觀察孩童表現漸進式地提高強度。
(觸覺箱)
2. 本體覺:
A. 相撲遊戲:大人與孩童面對面站立,遊戲開始後兩人的雙腳即不能移動,需透過雙手用力向前推對方的手心,將對方向後推,使其失去平衡,如相撲選手般,而先失去平衡導致雙腳移動的一方即為輸家。遊戲中,孩童可以透過雙手用力向前推及用力穩定身體姿勢獲得本體覺刺激,嘗試將對方推倒的過程也可以使孩童練習動作控制。相撲遊戲所提供本體覺刺激之強度,由低至高如:大人推孩童的力道由低至高、大人與孩童面對面的距離短至長及站立平面的穩定度由低至高… 等,一開始建議由低強度開始給予,並透過觀察孩童表現漸進式地提高強度。
(相撲遊戲)
B. 小牛耕田:孩童先呈四肢著地的姿勢(四足跪姿),大人自孩童後方將孩童的下肢抬起至懸空,孩童的上肢需用力將身體撐起如耕耘機般,以此姿勢向前移動。遊戲中,孩童可以透過上肢用力支撐身體的重量獲得大量的本體覺刺激。然而,進行遊戲前,須確保孩童上肢的力道是否足以支撐身體的重量;進行遊戲時,也須隨時觀察孩童的狀況,避免因上肢過度疲累突然癱倒,造成受傷。小牛耕田所提供本體覺刺激之強度,由低至高如:大人將孩童的下肢抬高之高度低至高、孩童維持小牛耕田姿勢的時間短至長及孩童以小牛耕田姿勢前進的距離短至長… 等,一開始建議由低強度開始給予,並透過觀察孩童表現漸進式地提高強度。
. (小牛耕田)
3. 前庭覺:
A. 跳跳床:使孩童於彈跳床上上下跳動,過程中需有大人陪同以確保安全。孩童可以在跳動的過程中獲得前庭覺刺激,跳的高度越高,其接受到的前庭覺刺激則越多。建議一開始由低強度開始給予,並透過觀察孩童表現漸進式地提高強度。若孩童對前庭覺刺激較敏感,可透過大人的協助促使其慢慢嘗試,如:孩童在扶著大人或其他穩定物品的狀況下嘗試跳動,而後再慢慢減少協助。
B. 盪鞦韆:使孩童於鞦韆上前後盪高,過程中需有大人陪同以確保安全。孩童可以在盪鞦韆的過程中獲得前庭覺刺激,盪的高度越高、速度越快,其接受到的前庭覺刺激則越多,建議一開始由低強度開始給予,並透過觀察孩童表現漸進式地提高強度。若孩童對前庭覺刺激較敏感,可以鼓勵孩童先從腳著地且緩慢的前後移動開始,由孩童自主的小幅度移動慢慢嘗試,待其可以接受較大幅度的移動,再在大人的陪同及協助下嘗試腳懸空或由他人協助推鞦韆。
(註:上述活動僅可作為家長與感覺統合障礙孩童在家互動之建議遊戲,無法取代專業早期療育,且每位孩童狀況皆不相同,活動中給予其刺激之強度須由低至高,於活動過程中觀察孩童的狀況並漸進式地調整刺激強度。)